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

来源:靓丽范 6.35K

各国的变法目的都是为了使得国家富强,保证国家不在弱肉强食的战国时期被吞并。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1

要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立足,没点儿实力是不行的

战国时期,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相互讨伐,一言不合,就要掐架,所以如果你不想被别国灭啦,就得强大。

有的国家地理位置好,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有天然屏障;有的国家被强敌环绕,朝不保夕,就得奋发图强。

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发展壮大自己,先后进行过多次变法,比较著名的有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和秦朝的商鞅变法。

从这个角度说,战国史就是一部变法史,这么说也对

首先,进行变法的是魏国的李悝变法

通过战国地图,我们可以看出,魏国当时的地理位置并不理想,被秦国、赵国、齐国等强国环绕,要想不被别国灭亡,就只能自己奋发图强。

所以,在公元前445年到公元前396年之间,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史称“李悝变法”。

李悝变法,在政治上,主张废除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主张赏罚严明;在经济上,主张实行尽地力、平籴法,促进魏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李悝变法使魏国因此而强大,富裕。

李悝还汇集了当时各国的刑典,著成《法经》一书,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变法,强化封建法权。

李悝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变法,是变法之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
  

其次,楚国的`吴起变法让楚国变得强大

魏国的李悝变法对各国触动很大,在当时的社会上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所以,在公元前386年到公元前381年之间,楚国楚悼王当政时期,任命吴起为令尹,对楚国政治、法律、军事等实行改革,进行变法,史称“吴起变法”。

经过吴起变法,楚国国力逐渐强盛,在公元前381年,楚国联合赵国打败了魏国。但是,楚悼王去世后,吴起变法遭到楚国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

第三,最著名的变法,要数秦国的商鞅变法,让秦国最终一统六国,定鼎天下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

商鞅自卫国进入秦国,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 第2张
  

秦孝公任名商鞅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等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并为后期秦国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虽然说,战国史就是一部变法史,这么说也对,但是毕竟战国史里面,还包含了很多其他的内容,例如各诸侯国的兴衰成败,苏秦、张仪的计谋,李斯、吕不韦的理念,廉颇、蔺相如的谦诚等等。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2

魏国变法

自从三家分晋之后,晋国就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魏、赵、韩三国则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在这三个国家当中,魏国是最早开始变法的,魏国也开创了各国变法的新河。刚刚脱生于晋国的魏国是一个崭新的国家,无论是在军事方面还是经济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正式册封魏、赵、韩三国为诸侯,此时魏国的国君魏文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也深刻地明白只有变法才能使得魏国变得更加强大,于是他找到自己最为信任的手下李悝,让他来帮助自己推行变法。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 第3张
  

李悝是法家的创始人之一,他的诸多思想放到如今的社会都有着相当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他针对魏国的社会问题,颁布了三条变法大纲。其一、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严明;其二、经济上实行尽地力、平籴法,促进农业发展;其三、汇集各国刑典,著成《法经》一书,以法律的形式稳固封建法权。经过李悝变法,魏国很快富强起来,成为傲世天下的强国。

楚国变法

楚国作为老牌诸侯国,实力一直很强大,但万事万物都熬不过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楚国的朝政也趋向于腐败,军事和经济发展几乎停滞不前。在楚悼王继位之后,他明白楚国面临的形势已经十分严峻。在这种情况下,他任命吴起为令尹,由他来带领楚国进行变法。

吴起是兵家代表人物之一,强大的魏武卒就是他一手创立的。因受到魏武侯猜疑才从魏国转投楚国。在楚悼王的支持下,他对楚国政治、法律、军事等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短时间内成功增强了楚国国力,使楚国出现“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的强盛局面。可惜楚悼王逝世后吴起就遭到了守旧贵族的清算,楚国新法戛然而止。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 第4张
  

韩国变法

同样作为曾经继承晋国财产的诸侯国之一,韩国在看到魏国经过变法变得如此之强后也十分眼红,迫切地希望自己也能变法图强。在灭掉郑国后,韩昭侯便重用申不害为丞相,命他主持改革。

申不害是法家重要创始人物之一,以“术”著称。他在韩为相的15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在韩国推行“法”治、“术”治,使韩国君主专制得到加强,稳定了政局。然而韩国毕竟处于四战之地,地理位置太差了,申不害的变法对韩国的帮助还是有限的',无法真正改变韩国在七雄中实力靠后的局面。

四、赵国变法

赵国的变法主要针对于军事。自从赵武灵王继位之后,他便立志要改变赵国弱小的局面。由于赵国与东胡、匈奴、林胡、楼烦等长于骑马射箭的游牧民族相接,经常会与他们作战,在作战过程中赵武灵王就发现了胡人的服饰和作战用的骑兵、弓箭相对于中原的服饰和作战兵车、长矛来说都有优势。

他不顾朝廷重臣的反对,下令让自己的士兵穿上胡人的服饰,学习胡人的骑射技术,这就是著名的“胡服骑射”。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赵国的军事实力与日俱增,成为能够比肩秦国的强国。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 第5张
  

五、齐国变法

齐国变法源于齐威王。齐威王在继位之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针对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之弊,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没多久整个国家就萦绕着赏罚分明的气氛,国力日渐强盛,齐国在政治、经济上都有了新气象。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 第6张
  

六、燕国变法

燕王哙在位时,他看到各国通过变法先后强大起来,也想在燕国进行变法改革。他希望能有一个有才能的人出来主持变法,恰在这时,善于专营投机的子之取得了燕王哙的信任,掌握了燕国的大权。

无能的燕王哙后来竟然直接将燕国让给了子之,此举引发了燕国内乱。子之三年(公元前314年)齐国攻破燕国,燕王哙和子之被杀,流亡在外的太子燕平被赵武灵王派人送归,随即继位,即燕昭王。

经历过国家生死存亡的燕昭王更加的想让国家变得强大,他卑身厚币招纳贤士,师事郭隗,士人争相趋燕。燕昭王外用苏秦,内用乐毅,经过长期休养生息,燕国终于由弱变强。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年)乐毅率燕军与诸侯联军大破齐军,占领齐城邑七十余座,齐湣王败死,燕国进入鼎盛时期。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