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为什么卧轨

来源:靓丽范 2.76W

海子为什么卧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脍炙人口的诗句,然而年轻的诗人海子却选择在巅峰时期卧轨自杀,海子和其他大山里的孩子一样,从小就很自觉地承担起了长兄的责任,以下看看海子为什么卧轨。

海子为什么卧轨

海子为什么卧轨1

猜测一:生活方面以及感情问题,海子经常一个人独自在昌平住,他一直深爱自己的初恋,在自杀前曾经在北京遇见自己的初恋女友,而且知道初恋已经结婚生子,海子便走向山海关,这可能是海子子孙的直接因素。

诗人天生比较敏感,从他的诗歌中可以读到那种对于爱和温情的追寻,过于单调的生活方式以及感情的缺失,让他少了生活的激情,在迷茫期间无人开导,最终导致自杀。

猜测二:个人信仰方面,海子用死来殉自己的信仰,从海子的诗歌《跳伞塔》可以看出来海子崇尚死亡,认为死亡也是一种诗意的延伸,但是死亡本身不具备任何诗意,死亡加重了诗人的影响,但是海子绝不是因为死亡才伟大。

猜测三:性格方面,诗人西川曾经提到“海子的生活相当封闭……海子的`死使我对人的生活方式颇多感想,或许任何一个人都需要被一张网罩住,这张网就是社会关系网。

一般说来这张网会剥夺我们生活的纯洁性,使我们疲于奔跑,心绪难定……但是另一方面,这张网恐怕也是我们生存的保障……无论是血缘关系,还是婚姻关系,还是社会关系,都会像一只手紧紧抓住你的肩膀。”然而海子太过于单纯,现实的世界和他理想的生活状态并不相融洽,这也使得海子选择死亡,让自己的灵魂去追求理想的生活。

海子为什么卧轨2

有人戏言,“作家都是疯子”。

意思是有很多读书人,在阅读他人心路时,容易代入自我,非要在字里行间,感受属于另一个人的思想感触、声光影像和精神世界。而轮到自己写作时,又需要将自身所经历的一切,凝练和幻化成为简洁的文字。

对着黑白分明的文字,不由自主地就听到莫须有的声音,看到不存在的画面,听觉、视觉和触觉,在指尖、在笔下沸腾流淌,这不是疯癫是什么?

所以说,读书就是一个人捧着书本,眼睛透过手中的纸张笔墨,在神思遐迩间看到了森罗万象。这样的奇妙感受,在爱读书的人眼里是自在畅快,可是在目不识丁的人眼里,却只不过是一个疯子的癫狂行径罢了。

01北大诗人

“黑夜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我不说你也知道,诗人总是奇奇怪怪的,査海生也不例外。他于1964年3月出生于安徽怀宁,在农忙时节几乎天天要下地干活,却对文学创作有着异乎寻常的敏锐和天赋。

性格孤僻、不爱说话,读书是他唯一的乐趣。

从査海生的忧郁诗句就可以看出,在情感世界独孤一人的他,只能被黑夜所陪伴和抚慰。

没错,这就是诗人的浪漫:可以沉默、可以孤独,可以无趣,但又可以拿起纸笔,用一种别出心裁、自洽逻辑和朗朗上口的词句,描画出那份和自己如影随形的孤独。

4岁时在公社比赛中背出50多条语录,15岁时就考进“最高学府”北京大学,这不是天才是什么?这说明,査海生不但喜爱和擅长诗歌创作,其智商能力和学业成绩也不差。

更何况,他是在1979年8月来到北大,就读几年后,在1982年才开始提笔创作,自费编印自己的第一本油印诗集《小站》的。

但是査海生的才情和天赋,很快得到了年轻一代的认可、崇拜和追捧:

同学们把査海生、骆一禾和西川这三个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舞文弄墨的青年才俊,并称为“北大三剑客”。

然而从北大毕业后,海子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到政法大学担任校刊实习编辑,后来又作为美学教授,调到了哲学教研室。从那时起,诗人海子经历了和女生波婉的初恋和分手,更因此写下成名作《亚洲铜》。

“那两只白鸽子,它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

不知道在写下如此绝美诗句的时候,海子是否会想起那个在诗歌讲座中,站起身来响亮地说出“我喜欢海子的诗”的大眼睛女生。毫无疑问,和波婉在一起的如痴如醉的爱情,给了海子无限的灵感和澎湃的诗意。

“北方,拉着你的手;手,摘下手套;她们是两盏小灯笼。”

否则,他也不会写下这样的爱情箴言。

只可惜再美好的爱情,在面对父母、家庭和婚姻时,都显得有些滑稽可笑。

比如波婉的父母,就完全不放心将自己的宝贝女儿,交给像海子这样一个不修边幅、邋里邋遢的“天才诗人”。

当然这很好理解,毕竟靠写诗卖文而衣食无忧的人,在历史上都不多见。但凡是个父母,都绝不可能把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女儿,推到一个“没有钱景”的年轻人身边去。

所以海子和波婉的爱情故事,注定要以分手结束,但是谁也想不到:

海子在经历了几段苦恋之后,最放不下心头的,还是波婉。

02旧情难忘

尽管如此,多愁善感的海子,还是先后与诗芬、白佩佩和安妮,发生了一些说来可惜的恋情。

诗芬是昌平文化馆的职员,虽然比海子大四岁,却非常仰慕他的诗歌和才情。

尽管他们初识时,海子和波婉正处在热恋当中,无暇顾及她的细腻爱意。安静低调的诗芬,默默鼓励海子去参加“昌平县业余文艺创作比赛”,并获得一等奖。

她也能心甘情愿地为海子洗衣烧饭,无微不至地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但是勉强挽留在身边的天才诗人,似乎并未全情投入。

每逢回家过年,海子都要饮酒痛哭,虽然嘴里不说,但心里显然还是对波婉念念不忘。已经27岁的诗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等到海子向她求婚的那一天。

一边是心灰意冷,一边是旧情难忘,这样的结合,终究还是免不了离散。

“谁在美丽的火中飞行,并对我有无限的赠予。”

但其实,那个抱定了波婉的恋情,只肯对诗芬“有限赠予”的,正是海子他自己,他又怎么好意思,要求别人对他痴情一生呢?

正如张爱玲所说,“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对于海子来说,那个在课堂上径直站起来,忽闪着大眼睛看着他的波婉,就像是他的“红玫瑰”,心向往之,却又无能为力;而那个为他洗衣造饭、默默支持他的诗芬,就像是他的“白玫瑰”,只要他一回头就能看得见,却偏偏无意携手,相伴至白头。

然而人生与爱情,就像是至尊宝在《大话西游》中对紫霞仙子的眷恋与懊恼,往往是“得到的时候不懂得珍惜,失去了才追悔莫及。”否则的话,“北大诗人”海子断然不会在诗芬嫁给一个文物局干部的下午,带着两瓶烈酒,和早已成家生子的“红颜知己”白佩佩爬上军都山,开怀畅饮、深情相拥。

白佩佩是个女诗人,欣赏海子的才华,在他的影响下也开始重写诗歌,甚至因为这一段“孽缘”,和家人产生了矛盾。

“姐姐,今夜我不想人类,我只想你。”

从这句绝美的诗句中,我们能看得出海子对于白佩佩那一种犹如“姐姐”一般的情怀和依恋。但现实永远是残酷的`,即便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也少不了为了身边的家人和自身的虚荣,而放弃掉眼前这一段灵欲相契的爱情。

在海子的心中,白佩佩不是红玫瑰,也不是白玫瑰,而是一个饰演过《安娜·卡列尼娜》和《茶花女》的葛丽泰·嘉宝(GretaGarbo)那样风情万种的女子。

此外,还有青梅竹马的芦花,“雪域女神”李华和崇拜他的安妮,她们都在诗人海子的心头停留过,变幻成了他笔下凄美绝伦的诗词意象。

直到他心念已决,扑倒在冰冷彻骨的铁轨上。

03情感疾病

海子15岁就考进北京大学,这是到了现在,也令无数学生家长都感到羡慕嫉妒的事情。

这说明他的智商思维和做题能力都是出类拔萃的,不但有文艺青年的才华横溢,也有高分学霸的书生意气。所以,即便海子在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去政法大学任教,并且先后和6名女子产生了美妙凄婉的恋情……

你也不能说,这是一种文艺诗人的病。

西川曾说,“写作就像个黑洞,到了某个境界就会被绕进去,做出类似轻生的行为。”

或许诸如老舍、三毛、海子、顾城……这些作家和诗人,尽管在字里行间肆意挥洒着傲人的才情和诗意,却因为思想意识的敏锐感触,在面对生活中的不顺逆境时,痛苦而无奈地选择了撒手人寰。

所以说,敏感和孤独,是作家在一生中最大的敌人。

芥川龙之介说,“我一次也没有从我的母亲那里感受过母爱”。

太宰治说,“生而为人,对不起。”

三岛由纪夫说,“人这东西,一旦钻在美里不出来,势必不知不觉撞进世间最为黑暗的思路。”

我想,这都是对海子在生命最后的冲动行为,最好的注解。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蝼蚁尚且偷生”,更何况是拥有至高智慧、灵性和感触的人呢?

不管我们是著书百万字的作家,还是个目不识丁,只会在锅台灶具间打转的家庭妇女,生命的美好可贵,都是无可比拟的。无论如何,心思细腻、多愁善感和脆弱敏感,都不该是我们放弃和家人共处,丢弃心中朝思暮想的兴趣爱好的理由。

诚然,会写作、爱写作,实际上算是一种“情感疾病”。

认知失调、情绪错乱、胡思乱想……

这些能够敏锐感知到字词言语背后的声光影像的作家,就像是一个个抱着书本痴迷、盯着纸张痴迷的“疯子”。如果你讨厌读书、很少读书,很少在咬文嚼字的同时,在头脑深处去不断发掘和激发这种奇思妙想的能力。

那么很有可能,你根本就学不会写作,更不可能成为一名以码字为生的作家。

总之,像海子这样的天才诗人,往往因为文字和诗句而成名,亦因幻想和沉迷而成痴。

但我还是好想和海子共读一首诗: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