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有哪些风俗和传统文化

来源:靓丽范 1.22W

中秋节有哪些风俗和传统文化,中秋节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节日。而这些节日也给在家团聚的人带来了许多无穷的乐趣,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下面一起看看中秋节有哪些风俗和传统文化。

中秋节有哪些风俗和传统文化1

1. 月祭

祭月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祭祀活动。

古时候,人们会在院子里摆一张大香桌,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供品,拜月。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2. 灯笼

中秋之夜还有烧灯助月的习俗,中秋灯笼的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节。

中秋节原本是一家人团聚的节日,所以会挂灯来表达欢乐。

3.赏月

赏月的习俗源于祭月,使严肃的祭祀成为一种轻松的快乐。

人们会带着家人和月饼在院子里赏月,聊天、欢笑、玩耍。

4、赏桂花喝桂花酒

中秋节是农历8月15日,这个时候桂花开得恰到好处。

中秋节人们常吃月饼赏桂花,也吃桂花做的各种食品,如桂花糕。

5.吃月饼

月饼又称月饼、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节祭祀月神的祭品。

后来随着赏月时代的到来,月饼也逐渐成为人们品尝的热门。后来,在中秋节,人们会吃月饼以表示“团圆”。

中秋节有哪些风俗和传统文化
  

中秋节必吃的传统食物有哪些?

1. 月饼

相传中秋节吃月饼的'风俗,直到明代才盛行。月饼圆圆的,全家人都吃,象征着团圆、和睦。是中秋节必吃的食物。

2. 葡萄柚

柚子也是中秋节必备品之一。 “柚子”与“福”同,意为月亮受到祝福。

3. 栗子

栗子也是中秋节必吃的小吃。栗子性味甘寒,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之功效。最适合秋季食用。衰老人们或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适量品尝。

4. 荸荠

据说中秋节吃荸荠可以让孩子显得聪明。荸荠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年轻时,荸荠可作为生果食用。

5.团圆馒头

团圆包是陕西西安中秋节必吃的传统食品。一家人吃一个馒头。包子分上下两层,中间是芝麻,包子上层有一圈,象征中秋之夜。圆圈内刻着一块“石头”,上面立着一只吃扁桃子的“小猴子”。包子在锅里煮熟后,切成獠牙,一家人各有一颗牙;如果一家人外出时间短,就只剩下一颗牙了。

6.糯米糕

中秋节吃糯米糕,据说是一种传统习俗,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为纪念楚国将军吴子胥而流传下来。做法是:将糯米蒸熟,倒入石坑。一组两个用于用杵或木杵捣糯米。最后用模具将糯米做成各种形状,或直接做成面团或蛋糕形状。

中秋节有哪些风俗和传统文化2

1、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来,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

2、燃灯: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3、赏月: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

4、吃月饼: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供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中秋节有哪些风俗和传统文化 第2张
  

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节日的`起源说法较多,一说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说,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八月中秋时,农作物基本都成熟了,农民为了庆祝丰收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也有历史学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的时候。这一天,唐军裴寂看见月亮,成功发明了月饼作为军粮,成功解决了军中粮食不够的问题。此后,人们便把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以此作纪念。

中秋节简介

中秋节,又称拜月节。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流行于中国及世界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中秋节有哪些风俗和传统文化3

赏月

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燃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中秋节有哪些风俗和传统文化 第3张
  

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

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

玩儿兔爷

兔儿爷是中秋节期间,给孩子们玩耍娱乐的一种泥塑玩具。其形状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头上竖两只长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没什么区别。现在寻常市面上已见不到兔儿爷的踪影,只是作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展览,或者在工艺品商店里出售。年轻人对它所知不多,而老人提起它来就津津乐道。

走月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而解放后建的莫愁湖公园之抱月楼,则成了市民赏月的新景点。

旧时南京人“走月”还有一种特殊的祈盼之举: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生男孩)。

玩花灯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