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最著名的十首诗

来源:靓丽范 1.64W

《西塞山怀古》、《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刘禹锡最著名的诗1

第10名《浪淘沙》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性格刚硬,曾得罪过不少高官,所以屡遭贬谪,身似漂萍,任职于各地。在任职地方期间,他写了《浪淘沙》组诗九首,其中以这首水平最高。

此诗是刘禹锡自明心志之作,也是他为自己鼓劲打气之作,尤其“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一句,富有哲理,读来令人精神振奋。

第9名《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堪称“国花”,在唐朝尤其如此,在众多咏牡丹的诗中,最著名的是哪首?

毫无疑问就是刘禹锡这首《咏牡丹》,此诗前两句运用“衬托”艺术手法,用芍药和芙蕖衬托牡丹之不俗。“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一句,更是写出了牡丹倾国倾城之“真国色”,千百年来一直是牡丹的“代言句”。

第8名《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暗含六朝古都昔日繁华和今日荒凉之对比。刘禹锡写这首诗时,大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朝廷里大臣相互排挤,地方上藩镇割据不断。所以,刘禹锡此诗有借古喻今之意,他希望君主能以前车为鉴,不要重蹈覆辙。

这首诗独辟蹊径,寓理于景,虚实相生,极富张力和美感。

刘禹锡最著名的十首诗
  

第7名《酬乐天咏老见示》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这是入榜的唯一一首五言诗,是刘禹锡五言诗的“压卷之作”。

此诗先抑后扬,体现的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精华句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表达出作者对待人生的积极态度,深受赞扬,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安慰了一代又一代的白头人。

第6名《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民谣入诗是刘禹锡为丰富中华文化做出的贡献之一,他在夔州任刺史时,非常喜爱民歌《竹枝词》,于是依调填词,写了十一首《竹枝词》诗,这首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此诗的特点除了语言流动婉转、颇具民俗性以外,尾句“道是无晴却有晴”一语双关,极大地扩充了诗意,读来余味无穷。

第5名《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是刘禹锡七绝写景名篇,最大的特点是想象力丰富。作者插上想象力翅膀,犹如在半空中遥望洞庭湖,洞庭湖像一面白银盘一样盛放在大地上,而洞庭湖中的君山则如白银盘中的一个青螺,真是形象又生动。

多么有趣的一位诗人,多么有想象力的一首诗!令人叹为观止。

第4名《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一首怀古名篇,是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此诗运用了“以小见大”手法,通过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由富贵变为平常这一现象,寓意富贵荣华不常在,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烟云,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

诗中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野草、夕阳、燕子等景物,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导人们去思考沧桑变幻和历史变迁,全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引人深思。

第3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是一首和诗,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写了此诗作答。

看看白居易这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很明显,刘禹锡的和诗远远超过白居易的原诗,尤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寓意深刻,富含哲理,一千多年来备受好评。

第2名《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是刘禹锡七言绝句的代表作,此诗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高调赞颂了秋天的美好。“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句一出,气势冲天,表现出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可以在秋高气爽的天气,找一个开阔地,高声吟诵出这一句,顿时会感觉神清气爽,豪气冲天。

第1名《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船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首诗堪称怀古诗的压卷之作,也是刘禹锡七律的压卷之作。

此诗最大的特点是将历史和现实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含蕴半瞻的苍凉意境,给人以沉郁顿挫之感。此诗史、景、情具备,完美地揉合在一起,使得三者相映相衬,相长相生,意境悠扬,回味无穷。

刘禹锡最著名的诗2

刘禹锡水平最高的8首七律排行

第8名 刘禹锡的《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

行尽潇湘万里余,少逢知己忆吾庐。

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地远何当随计吏,策成终自诣公车。

剡中若问连州事,唯有千山画不如。

这是刘禹锡送给返乡的旧友兼学生曹璩的,此诗犹如和老友闲聊,感情真挚,情深意长,充满对曹璩的勉励和对归隐读书的祝愿,满是淡泊和乐观之情。

第7名 刘禹锡的《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写出窦员外新居周边的美景,表达出朋友间志趣相投之情,是很有“情商”的一首诗。

第6名 刘禹锡的《汉寿城春望》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这首诗写于刘禹锡被贬朗州时,作者登临古城,满目荒凉衰败的景象。作者触景生情,抒发世事沧桑变幻之情,寄托诗人遭贬谪后的身世凄凉之感,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七律佳作。

刘禹锡最著名的十首诗 第2张
  

第5名 刘禹锡的《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

白居易写了《微之敦诗晦叔相次长逝岿然自伤因成二绝》共2首绝句:

其一

并失鹓鸾侣,

空留麋鹿身。

只应嵩洛下,

长作独游人。

其二

长夜君先去,

残年我几何?

秋风满衫袖,

泉下故人多。

白居易这2首诗伤悼逝去的故人,抒发孤单、落寞之情,刘禹锡读后以这首七律作答。

刘禹锡此诗和白居易有同感,即“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同时又含乐观之情,“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很有生活,饱含新生和希望,和他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不愧为“诗豪”。

第4名 刘禹锡的《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

唐宪宗元和五年(810)正月,元稹承召回长安,住宿驿站。宦官刘士元后到驿站,与元稹争厅房,刘士元仗势蛮横异常,大打出手,用马鞭打伤了元稹的'脸。唐宪宗对骄横的宦官不加责问,反而怪罪元稹,将元稹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

此事引起刘禹锡等众人不满,刘禹锡坚决支持元稹,赠给元稹一只文石枕和一首七绝《赠元九侍御文石枕以诗奖之》。

元稹回赠了壁州产的马鞭和一首答诗《刘二十八以文石枕见赠仍题绝句以将厚意因持壁州鞭酬谢兼广为四韵》。刘禹锡接到元稹的酬赠后,就写了这首七律回赠。

此诗托物言志,以壁州竹鞭的异常名贵,暗示赠鞭者的品格高尚,对竹鞭“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的赞美,实际上就是对元稹的赞美,寓意元稹不畏权宦的可贵精神。

全诗巧妙地将咏鞭、写人、喻己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浑然一体,形象生动,精彩异常。

第3名 刘禹锡的《始闻秋风》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这首诗中作者将秋风拟人化,含蓄委婉地表达出诗人对秋天的喜爱,暗含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乐观精神,这种乐观精神自始至终贯穿于诗豪一生。此诗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最为形象、精彩。

第2名 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一首七律,全诗充满乐观精神。“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情景交融,满含人生哲理。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结得自然、精彩,刘、白两人真挚的友谊弥漫在诗句间,令人佩服。

第1名 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首七律堪称怀古诗的“压卷之作”。此诗用语自然流畅,格调高迥,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既有历史,又有人生。

全诗“史、今、情、景”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深刻地咏史抒怀,抒发作者四海漂泊流浪之情,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七律佳作。

“诗豪”刘禹锡水平最高的8首七律分享完了,我认为其七律水平在唐朝仅次于杜甫和李商隐,有和白居易等众高手争“唐朝七律第三人”的实力。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