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放走曹操是真实历史吗

来源:靓丽范 1.32W

不是真实历史。

关羽放走曹操是真实历史吗1

1、关云长义薄云天,放过曹操

民间供奉的关帝庙武圣,香火旺盛。在中国民间成为了独特的信仰,东南亚的泰国国家,供奉关帝庙的习俗也屡见不鲜。关公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精神。

关羽,字云长(161-220年),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蜀国名将。关公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有万夫之勇,威震华夏。关羽去世后,被民间尊为“关公”。

封建王朝中历代朝廷对关公进行褒封,到了清代更是被皇室尊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儒家“文圣” 孔子齐名。

自古以来,武圣关云长以义薄云天,忠义春秋著名。在三国华容道包围战中,更是可看到关公有情有义,心思缜密,心系中原百姓的特点。

宋朝司马迁《资治通鉴》:溃败的曹军,“赢兵为人踏藉,陷泥中,死者甚众”,溃败的曹军在风声鹤唳,惶惶不可终日的情绪之中逃窜。

奉命在华容道等待的关公,看到昔日里威风凛凛,对自己有情有义的曹操落难,没有选择立功对曹操进行赶尽杀绝。

而是,命令手下让出一条道路来,让曹军通过宁愿自己受罚,也要放曹操及禁卫军几十人的性命。军中无戏言,在阵前敢放走敌人,特别是敌人首级的举动,无疑是非凡的。

而这一事件,也使得关云长有情有义的形象更加的深入人心。

2、关公心系天下黎民,关心魏国百姓安危

公元262年,蜀汉的地理面积达到了106万平方公里。蜀汉疆域范围就包括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等地。

人们常用“天府上国”,来形容蜀汉的适宜人居,与经济环境美好。三国时期的蜀汉地处低纬度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温暖湿润,有利于各种作物的生长,是有名的经济作物原产地。

三国时期,昭烈皇帝刘备建立的蜀汉王朝是一个战斗力强悍的帝国,这里有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在仁义精神刘备的治理下,各民族团结一心,经济社会发展繁荣。

但是,蜀国与魏国的差距还是不小。

公元263年,曹魏的领土面积是400万平方千米。蜀国有约100万人,魏国有1300万人。仅仅从人口和面积方面来看,魏国体量大得多,更为关键的是曹操占据的土地是传统的中原地区,这里占据了长江黄河流域。

曹孟德管辖的地区,是天然的粮食种植基地,土地肥沃,平原广阔,与山地众多、种植平原贫瘠的蜀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曹操所占据的曹魏,还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所以说,在这个自古以来就是王侯将相建功立业的地方,曹操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关羽放走曹操是真实历史吗
  

即便是蜀汉与东吴联手,单单在军事实力方面来说,也不及曹魏的85.32%。

如果在华容道,关公将曹操斩杀,这个时候。中原地区肯定又会群龙无首,进行混战。这个时候的天下,就不仅仅是三分天下了,将会七分八裂,而到了这个时候,江山日后的统一将会更加的困难。

而民族分裂,江山动荡,最受罪的一定是百姓。“亡,百姓苦”社会动荡,民生混乱,第一受到冲击的将会是普通的黎民百姓。

关公不仅仅是一位武将军,他更是一位熟读春秋与兵法的兵法家。他出生在中原地区的山西,他知道中原稳定的重要性。

他在曹营中做过高官,他知道曹魏朝廷与军队中的人情世故,与彼此之间的'争斗。他知道如果曹孟德如果出事,中原地区将会面临什么样的恶性局面。

而到时候,无数的黎民百姓将会面临,生灵涂炭。无数的百姓将会流离失所,人间惨剧,就会一幕一幕地上演。

从少年就南征北战的关云长,有仁义之心的关云长不忍心看到这一幕的到来,所以,他不顾自己的安危,毅然决然地放走了曹孟德。

3、全能人才曹操,对魏国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曹操的父亲曹嵩,汉灵帝时官至太尉。曹操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

东汉末年,在关东联军瓦解后,少年英雄曹操开始南征北战,四处讨伐,大破白绕、于毒等,占据山东地区兖州,收编了黄巾军三十万之众,自己领导一支队伍开始反抗董卓大军。

公元196年,曹操开始"奉天子以令不臣",借由大汉朝廷名义来打压各地势力。

不到十年的时间,曹孟德就先后破袁术、灭吕布。势力发展成兖、豫、徐三州、兼有部分司隶、雍州等中原地区。

公元200年,身为四世三公的袁家少爷,不可一世的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英勇无畏的曹操在敌众我寡的极端劣势的情况之下,还是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之后短短几年的时间内,曹孟德更是越战越勇,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迅速荡平河北诸侯割据势力,收抚南匈奴,统一北方。

在其军事履历上面来看,他的成绩无人能及,可以说是硕果累累,曹操不仅仅是军事奇才,更是文人与政治家、改革家。

在曹操治下,中原地区不断地发布求贤令。“不拘一格的吸纳将士、人才”。

一时间,各地的水利、军事、机械、金融改革、户籍、机械构造等管理人才,统统奔赴曹魏,成为了曹魏改革创新的中坚力量,这个时候曹魏的综合实力,几年翻一番,百姓安居乐业。

这个时候的曹魏俨然已经成为了,三国中的超级大国。这个时候的曹魏百姓,幸福指数,三国中第一,使得蜀汉与东吴的百姓非常的羡慕。

正是因为深明大义,心系天下百姓的关公,清楚地知道这一切。才会在大是大非,天下为重的面前,毅然决然地放走元气大伤,无力与蜀汉为敌的曹孟德。这种侠肝义胆,才是千百年来,人们尊崇他的众多原因之一。

关羽放走曹操是真实历史吗2

关羽放走曹操不是真实历史,《三国志》证明曹操走的是华容道,但并没有遇到关羽。

出自《三国志·山阳公载记》,原文:

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觽。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译文:

曹操的船舰被刘备烧了以后,带领部队从华容道步行回来,道路泥泞,不能通过。天又刮着大风。尽让那些老弱的兵卒背草垫道,骑兵才能通过。

老弱兵卒被人马践踏,陷在泥中,死的很多。部队出了华容道,曹操非常高兴,各位将领问他为什么,曹操说:“刘备和我想得差不多,但进行的稍微晚了一步,刚才如果他早放火,我们这些人就没有了。”不一会儿,刘备果然放了火,但没有烧到曹军。

“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是世人皆知的一个故事,《三国演义》中的`重点篇章。赤壁之战后,曹操仓皇从华容道败逃。诸葛亮派关羽在这里埋伏。

曹操人困马乏,损兵折将,不能再战。关羽念在过去曹操厚待自己的情份上 ,不顾立下要活捉曹操的军令状,放过了他。

主要内容:

赤壁一战,曹军大败。曹操领残兵败将狼狈逃命,一路上连遭伏兵劫杀,最后只剩三百余骑往华容道走去。

此时人皆饥倒,马尽困乏;焦头烂额者扶策而行,中箭着枪者勉强而走;衣甲湿透,个个不全,军器旗幡,纷乱不整,鞍辔衣服,尽皆抛弃。正值隆冬严寒之时,其苦不可胜言。

行不数里,曹操在马上扬鞭大笑。众问何故,曹操道:“人言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我看到底是无能之辈。若在此处埋伏一军,我等皆束手受缚矣。”

关羽放走曹操是真实历史吗 第2张
  

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过,大将关羽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曹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曹操说:“既到此处,只得决一死战!”众将道:“人纵然不怯,马力也己乏,安能复战?”

谋士程昱说:“关羽一向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丞相旧日待他有恩,今日须是亲自求情,方可脱得此难。”

曹操从其言,纵马向前,欠身问道:“将军别来无恙?”关羽也欠身答道:“我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

曹操说:“我今日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关羽道:“昔日虽蒙丞相厚恩,然已奉报。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

曹操说:“大丈夫以信义为重,五关斩将之时,将军还能记否?”

关羽是个义重如山的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不觉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心中越发不忍,于是勒回马头,命众军四散摆开。曹操见关羽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

关羽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将过去了。关羽大喝一声,曹军皆下马,哭拜于地。关羽越加不忍。正犹豫间,曹将张辽纵马而至。关羽和张辽是故友,今日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

后人有诗曰:“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评价:

小说写赤壁之战前,诸葛亮算定曹操必败走华容,且夜观天象,曹操不当身亡,一是考虑到曹操与关羽有恩,于是派关云长把守华容道,留个人情与关羽做,二是如果这时灭掉魏国,会使吴国全力攻击蜀国,使蜀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小说又写曹操果然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

然而,一笑笑出赵子龙,多亏徐晃、张郃二人双敌赵云,才使曹操得以逃脱;

二笑笑出张翼德,又是张辽、徐晃二将抵挡张飞,使曹操再次脱险;

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关云长,且又在有一夫当关之险的华容狭路上,加之曹军几经打击,此时已无力再战,无奈,曹操只得听谋臣之言,亲自向关羽哀求放行,关羽念旧日恩情,义释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

只剩下数十骑,最多几十人。其实这段是虚构出来的,只是为了突出关羽的性格。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