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少生病的育儿思路和日常保健

来源:靓丽范 2.79W

调养好脾胃

让孩子少生病的育儿思路和日常保健

肾乃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养好脾胃是健康的根本。先天的肾精多少没法改,但后天的脾胃,是可以调养好的。脾胃调养好了,先天体质差的也会好起来。孩子的常见病,大多是从脾胃闹起来的。拉肚子呕吐比较容易理解。而感冒发烧咳嗽,表面看起来与脾胃无关,实际上根源大多为积食,就是吃得过量。人体是综合协调运作的整体,食积成滞热,肠胃负担沉重甚至罢工,整体正气就虚弱,抵抗力下降,稍有外邪风寒暑湿,就中招。

因此,想提高体质,第一就是照顾好孩子的肠胃。方法如下:

1、健脾的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吃淮山薏米粥。

淮山薏米和大米的量,我没有严格计算,自己控制。我喜欢把薏米和淮山打碎成粉,做粥时放进去就行了。感冒腹泻时不要放薏米,因有点儿偏凉性。生病时忌鱼肉,最好只吃白粥。着凉的感冒或腹泻,不可吃性寒凉的水果和蔬菜,比如香蕉苦瓜等,最安全是苹果。每种水果性凉还是热,上网一搜就知道了。

另:胡萝卜、芡实、茯苓、莲子等,都是健脾的好东西。

2、腹泻时,胡萝卜煮水是天然止泻剂。

无副作用而且有营养,孩子还爱喝。松子长大了很爱吃胡萝卜,就跟小时候常喝胡萝卜水有关。另:苹果煮水,也是天然的止泻方子。大家可以试试,松子更喜欢喝胡萝卜水,所以我没更多的机会试苹果煮水。

3、控制好饮食。

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并不是多吃才好。孩子不会饿死自己。吃多和吃杂,都容易积食,导致生病。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有的孩子之所以查出缺这缺那,并不是吃得不够,而是吃下去却没能吸收。为什么不吸收?因为脾胃虚弱,消化系统过度工作得不到应有的休息,自然容易罢工。

关于零食。不是不可以吃零食,而是吃得要有章法。每天上下午的中间,可以各吃一次零食。最好是坚果、水果、奶制品、饼干。什么油炸薯片类是没一点好处,只会闹病的坏东西。松子每次生病基本都是在连续吃几天薯片或薯条之后。而且,有些零食里的不良成份太多了,香味剂、甜味剂、防腐剂、调色料。这些都加重肝脏肾脏排毒负担。

鱼生热,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要严格控制荤菜的量。鱼和肉相比,鱼更好点,鱼肉蛋白更易于吸收,海鱼又好过淡水鱼。虾也是海虾好过淡水虾,海虾补肾,而淡水虾吃多了火气都跑到上面咽喉附近了。鱼虾一周吃两次足够了。肉类里,牛羊鸡肉好过猪肉。当然上火的时候不要吃羊肉。

水果和生的蔬菜,大多性偏凉。冬天和生病的时候不宜多吃,伤脾胃。不管是水果还是蔬菜,尽量选择应季的,顺应自然时令才好。大自然造万物不是乱来的。比如秋梨,秋天燥,秋梨下来了,吃一点儿,正好清润肺燥。

早睡、多晒太阳多运动

晚上八点上床,最晚九点入睡。早睡早起对身体太重要了。养气血的第一要法就是早睡。特别是孩子。晚睡伤气血,天长日久,气血会不足。晚上不睡,白天补,补不回来,因为脏器休养时间是有点儿的,错过了就错过了。总听人报怨孩子不肯早睡啊。其实就是习惯的培养,不赖孩子。晚睡惯了,突然要改当然不容易啊。松子是从婴儿起就早睡,她习惯了。现在八岁,仍然是八点到八点半上床,看书听故事,九点入睡。

另,多晒太阳,多在户外运动。运动不光能强健体格,还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对内外的健康都有好处,还能调节情绪、锻炼耐力和毅力

三分寒

给孩子穿衣的标准是:比大人少穿一件。与中国传统的孩子要多穿正相反。原因是,孩子是纯阳之体。加上好动。如果穿多了,一热,出汗,汗毛孔是打开状态的,稍有风一吹,风寒就从张开的汗毛孔入侵,容易感冒。相反,穿少点儿,身体感觉有点冷,汗毛孔就时刻是关闭状态,不容易出现忽冷忽热的反复。

当然,不能乱冻。比如,早上刚起床,气温低,肚子空,又没活动开,这时一定要多加一件,等吃了早餐活动开了,再慢慢减。受凉感冒的时候也要保暖,不能继续再受冻,否则病不容易好。

怎么判断穿得是否合适:小手温暖湿润,这是健康的表现。如果手心干热,就不是好事。说明肺胃蕴热,最好立即减食,清淡饮食调养一下,否则很容易因积食而发烧。

防止过度治疗

能食疗就不吃药,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这是应对常见病的原则。

西方国家和中国还是有不小区别的。西方国家的孩子,如果不是有什么急症或大病,根本没机会进医院,平常的小病都看家庭医生,最多就是开点药。而在国内的时候,为了感冒这样的小病,去医院打针甚至输液,好像很正常。所以,逼得家长必须自学,掌握基本的小儿常见病知识。弄懂什么情况是需要及时去医院的。什么情况是通过调理作息和饮食,自己就能好起来的。以后会具体介绍常见病的应对。

轻松看待孩子生病

人不可能不生病,特别是正快速成长的孩子。当你具备一定的小儿常见病知识后,再面对孩子的一些常见小病,真的不用过于惊慌着急,这是宏观上谁也不可避免的事。过于焦虑的后果就是一见病就往医院跑,过于依赖外界的干预,忽略孩子自身的恢复力。

能够淡定的前提是,心中有数,自己要有基本的知识储备。明白哪些情况是危险征候,需要立即求医,比如呼吸急促或不畅、呼吸时鼻翼扇动胸腔起伏、高烧连续三天不退、多日腹泻导致失水等等。

另外,精神的力量是很强大的。父母的负面情绪会影响孩子。要知道,在孩子的眼里,爸爸妈妈就是他的保护壳,是他的依靠。不要表现出慌乱焦虑,淡定一些,多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孩子。告诉他,人体是很智慧的,生病的时候,就是身体在和外来的敌人打仗呢。不舒服,就是身体希望我们停止活动,躺下来好好休息,节省体力和精力,专心致志的打赢这场”战役“。

病后,和孩子一起总结这次生病的经验,包括之前可能是哪些不当行为引起生病的?病程是怎样从轻到重,又从重变轻的?哪些治病的办法起作用了?下次应该注意什么?……这样,孩子会越来越坦然的面对疾病。而且,学会了自我保健的基本知识,一生受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