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有哪些黑暗的一面

来源:靓丽范 1.43W

我们歧视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等等。

人类有哪些黑暗的一面1

我们歧视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

无论你是否承认,在我们的心里的某些部分是歧视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的。

他们可能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骨瘦如材的吸毒者、喝醉酒的女人、突然闯入的外来者等等。

我们总是有意或者无意的表现出厌弃或是不满的情绪,将他们视为异类或少数者,站在道德高点对他们评头论足。

我们会对他人的痛苦感到高兴

研究发现,我们在4岁时就会幸灾乐祸,如果小孩子认为这个人应该遭受痛苦,那么,这种幸灾乐祸的感觉还会更强。

还有研究发现,6岁的孩子会花钱看一个讨厌的木偶被击中,而不是把钱花在贴纸上。

把他人的痛苦建立在我们的快乐之上,这种心理刻在我们的人性中。

我们相信因果报应

佛家认为,今生种什么因,来生结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如果一个人因为做错事被惩罚,那么当他再次被惩罚的时候,你可能会认为他又做错了事,受到惩罚也是罪有应得。

如果有人非常贫穷,你会认为他不够努力;有女性被强奸,你会认为她穿着过于暴露;有人感染了艾滋病,你会认为他私生活不检点……我们会将他人的悲惨命运归咎于他们自己所造的孽,从而相信这个世界是公平的。

相同的,如果有人取得成功或变得富有,我们会认为他们一定积了许多善缘,做了诸多好事。

我们总是笃定的相信,善恶终有报,不是不报,只是时日未到。

我们是狭隘和教条的

你有没有一些到死都要坚持的观点,即使它是错的。相信一定有。

我们总是理想的认为每个人都是理性和开放的,通过展示一些事实和数据,就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可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总是过于自信,盲目的自信,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总是对的。如果别人试图纠正我们,我们不仅不会虚心接受,反而因为对方与自己的意见相左而排斥。

强烈的自我认同感阻止我们接受新的观点,而变得狭隘和教条。

我们宁愿遭受痛苦,也不愿静心沉思

相信这点并非所有人都能够认同,但确实有部分人是如此。

一项研究发现,67%的男性参与者和25%的女性参与者,宁愿接受电击,也不愿意花15分钟静下心来沉思。

人类有哪些黑暗的一面
  

我们是虚荣的

我们总是虚荣的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而别人都是愚蠢的。

比如在路上开车的时候,我们总是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是最好的,会大声谩骂那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即使他们只是超了我们的车而已。

讽刺的是,人群中能力最低的`人往往是最虚荣和过度自信的人。这就是所谓的邓宁-克鲁格效应。

即使是监狱里的犯罪分子,也认为他们比一般的公众更善良、更诚实和值得信赖

我们是道德上的伪君子

不要把自己当成圣人,用严格的道德标准去谴责他人,反过来却宽恕自己。

我们都是自私的双重标准者,用不同的道德准绳衡量不同人的行为。

如果是陌生人在街上吐痰,我们会严厉的批判,如果是我们的朋友或自己,这种行为可能只会被轻微批评,甚至视而不见。

论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说,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我们是潜在的巨魔

由于匿名和从众心态,社交媒体会放大我们人性中糟糕的一面。

在互联网中,我们更容易用过激的言语与他人争执、对他人的外貌发表戏谑的评论、宣泄对生活的愤恨和不满。

社交媒体就像一个放大镜,会将我们的负面情绪无限放大,更轻易的网暴他人而无需负责。

人人心中都住着一个魔鬼,只不过他被困在魔法瓶中,就看你什么时候释放他。

我们偏爱有精神病态特征的低效领导者

特朗普的拥护者正好证明了这一点。

他的攻击性和侮辱性的言语对拥护者具有一种原始吸引力,能够煽动情绪,造成如邪教一般的精神崇拜。

事实上确实如此,针对纽约金融领袖的调查发现,他们在精神病态特征上得分很高,在情商上却低于平均分。

或许,我们都是不理性的,需要这样的领导者作为代理人,作为我们宣泄情绪的出口,而不考虑他是否合格。

我们会被具有黑暗气质的人吸引

我们总是喜欢坏小子、坏女孩,他们身上似乎隐藏着神秘的特质。

这种心理可能是短期的,也可能是长期的。

如果一个男人有很强的控制欲、麻木不仁、甚至自私自利,他对女性的身体吸引力反而会增加。

在国外,许多女性迷恋杀人狂、犯罪者。电影《沉默的羔羊》中的主角汉尼拔,曾一度被推崇为优雅、高智商的代表,受到粉丝的喜欢和崇拜。

人类有哪些黑暗的一面2

喜欢有心理变态特质的领导者

美国人格心理学家丹·麦克亚当斯近期得出结论称,美国总统唐纳德·川普的公然挑衅和侮辱对人有种“原始吸引力”,他那些“煽动性的推文”就像一只霸道雄性大猩猩的“权力表演”,“意在形成恐吓效果”。

如果麦克亚当斯这种评价没错,那么它也将符合一个更广泛的模式——心理变态特质在领导者中比普通人更常见。研究显示,更明显的心理变态特质和获得领导职位之间确实有着某种含蓄但关键的联系。

摆脱不掉的种族歧视、地域黑

某项脑部扫描研究就是这种公然的“去人性化”的显著例子(去人性化,简言之,就是不把对方当人看。)。该研究发现,年仅5岁的孩子就已经会将“群体外的面孔”看得低人一等,

而对“群体内的面孔”则不会。此外,反对非洲裔移民的人倾向于认为黑人的进化程度低于平均水平。还有其他一些实例表明,年轻人不把老年人当人看;无论男女,都不把醉酒女人当人看。

4岁就已经学会幸灾乐祸了

这是2013年一项研究的发现。如果孩子觉得这个人活该受苦,那这种幸灾乐祸的感受就会更强烈。之后的'另一项研究发现,到6岁时,孩子们会更愿意花钱去看一个反社会的玩偶被打,而不是买贴纸。

认为世上不幸的人都是罪有应得

在1966年的一项经典实验研究中,美国心理学家梅尔文·勒纳和卡罗琳·西蒙斯首次证明了这种观念会带来不幸后果。在他们的实验中,

一名女学员因问题回答错误而遭到电击惩罚,随后,其他女性受试者在听到她将会再次遭受电刑时,就会觉得她不那么讨人喜欢,不那么值得尊重,尤其当她们感到自己无力减小这种痛苦时,这些感觉就愈发强烈。

我们情愿相信那些穷人、遭强奸的受害者、艾滋病患者和其他受难的人是因为命中注定才会遭此厄运,由此来维护我们对“世界本公正”的信念。推而广之,同样或类似的心理过程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潜意识里会对富人青睐有加。

人类有哪些黑暗的一面 第2张
  

狭隘而教条

如果人很理性、开明,那么在纠正别人的错误观念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拿出相关事实来证伪。但是,1979年的一项经典研究表明,

这个方法并没用——那些对死刑持强烈支持或反对意见的受试者,会完全忽略掉能削弱其观点的事实,实际上这时候他们对自己的最初观点非但没有动摇,反而还会加倍坚定自己的立场。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部分原因在于我们觉得和自身观点相对立的事实削弱了我们的自我认同感。我们许多人在对事物的理解上过于自信,当我们坚信自己的观点优于他人时,就会妨碍我们对相关知识作进一步求索。

当这个世界只有一种声音时,人类将会有灭顶之灾!

我们宁愿受电刑也不愿花时间在沉淀思想上

2014年一项颇具争议的研究显示,受试者中有67%的男性和25%的女性宁愿遭受不舒服的电击,也不愿花15分钟安静地冥想。

虚荣而自负

我们大多数人都很骄傲,会夸大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讽刺的是,那些技能最匮乏的人反而最自信,这就是“达克效应。这是一种认知偏差,

庸人容易因欠缺自知之明而自我膨胀。当涉及道德,比如我们在评价自己的原则性和公正性时——这种自我拔高似乎表现得最为极端甚至荒谬。即使是入狱的罪犯,也会认为自己比大多数人更善良、诚实、值得信赖。

心里住着一个魔鬼

但凡参与过网络口水战的人,都可以证明,网络媒体会放大人性的一些最糟糕的方面,部分原因在于网络去抑制效应。网络的匿名性,使得人们在网络中感觉解放,变得更肆无忌惮,并且更倾向于无视各种社会约束或社交禁忌。网络的匿名性会诱使我们行为不端,一些人的恶意攻击言论会导致负面情绪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热门标签